在90年代,荷兰的一位23岁小青年家人全部外出,留下了他和姐姐看家,临睡前,小青年前往姐姐卧室与姐姐告晚安,但是突然心生邪念侵犯了亲姐姐。定刑入狱后,他经受精神病治疗,性格稍有好转,但是他暴戾的本性马上又显露出来,经常与其他囚犯发生打斗,甚至用干草叉刺伤了监工。
这位囚犯从未有前科,老实本分,但是突然性情大变,着实令人不解。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秘密才显露出来。该囚犯的亲戚看医生时,谈起自己的担忧——他这样的情况已不是偶然发生了,他们家族已经出现了八次,全部出现在男性成员身上。
她自己曾被表哥持刀威胁,家中另一名亲戚试图用卡车压死自己的老板,两名犯过纵火罪,还有两名是暴露狂。这些男性对于姐妹的骚扰非常严重,以至于不少女性成员因此远离家乡。这八位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木讷,内向,害羞,没有朋友,强烈的攻击性,智力障碍,些许小事便会大发雷霆。并且这样的症状已经延续了五代,至少有几十人患病。
邪不邪门?奇不奇怪?
1993 年,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 布鲁纳(H. G. Brunner)在《science》杂志上 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该家族男性往往对于较小的挫折压力都会有极大的反应,并且诞生了裸露、纵火、侵犯等攻击性、暴力行为。布鲁纳声称他们身上都有一小段基因缺陷,因此诞生了单胺氧化酶 MAO(monoamineoxidase),会阻碍大脑中用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这样具有基因缺陷的人积累了大量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肾上腺和多巴胺等, 这些积累导致了攻击性的爆发。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了攻击性的性格特征 与遗传基因之间有关联性,说明性格具有遗传性。
此外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在1996年也做了类似的研究,针对人11号染色体上名叫D4DR的遗传基因,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海姆带领的研究小组和以色列赫兹格纪念医院的理查德. 艾泼斯坦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对124和315个志愿者的调查发现,那些D4DR基因更长的人更加追求刺激,富有冒险精神,那些冷静沉默的人D4DR基因更短。
除此以外,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研究发现,血清素蛋白质基因中有长(L)/短(S)两种存在方式,那些LL,LS基因组合型携带者更加偏激的目光看待世界,对一切怀有敌意,比 SS 基因携带者更难遵守社会规范。
结合上面几个案例,其实人很多行为是受到体内激素等影响,但是归根到底,是基因作祟。不同基因组合造成了不同的性格潜质,这些潜质影响了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 30%—50%。
换句话说,一个人性格脾气的产生,遗传和环境都会有影响。
此外,心理学家还整理了几种性格缺陷,有可能基因缺陷作祟:
1.偏执型性格缺陷:性格敏感多疑,走极端,自我评价极高,听不见别人的批评意见,对别人缺点指责挑剔,嫉妒心理,因此诞生攻击性。
2.火爆型性格缺陷:情绪高涨时兴奋活跃,情绪低落时不与人社交,情绪波动大,缺乏深思熟虑,因此诞生了攻击性。
3.攻击型性格缺陷:性格鲁莽好斗,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人教唆,缺乏自制力自控力,对社会保持敌意和攻击性。
针对这些性格缺陷,科学家们考虑到尝试基因疗法。早至1990 年 9 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 首例基因治疗的病例,一名4岁名叫詹尼的小女孩因为免疫缺陷,无法生产腺苷脱氧酶,研究人员通过将正常基因重新组装后输回患者体内,詹尼已经痊愈。
目前人类畏惧的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未来也都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