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哪个更重要?

药师华子
三甲公立医院副主任药师
收藏

有人和华子说,他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颈动脉斑块,他担心自己发生脑梗塞,所以就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进行预防。但他又多了另外的担心,就是害怕药吃久了会有副作用。他想停掉其中的一种药,但又拿不定主意停哪个,所以来问华子,在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哪个更重要?

一、动脉斑块为什么危险这位患者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人的共同疑惑。为什么只要一看到“动脉斑块”,就要用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呢?想明白这件事,就需要先弄明白动脉斑块是个啥。人体血管会受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因素的伤害,会使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从损伤处跑到内皮中,形成硬化斑块。

在致病因素未受控制的情况下,硬化斑块会逐渐生长,但一般要十年以上才能造成血管明显的狭窄,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可以把致病因素控制好,比如说戒了烟、又控制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那么斑块的生长速度就会变得极其缓慢,想造成血管堵塞就需要数十年之久。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堵塞血管。

所以说,斑块本身的生长,危险性并不大。斑块真正危险的地方,是在于它的结构并不是十分稳定,可能会破溃。斑块有一个胆固醇形成的脂质核心,在其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纤维帽”。有些斑块的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也就是“皮薄馅大”的软斑块。这样在血压剧烈变化,或是血管痉挛的时候,纤维帽就容易破溃。

斑块破溃的表面,会刺激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之后血小板又会激活纤维蛋白,形成一张“网”,把血液中的各种细胞都吸附在一起,血栓就会形成了。

二、两个“基石”药物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想办法让斑块稳定,不破溃;另一个方面是在斑块破溃之后,不让血小板聚集。这两个方面,要通过两种“基石”药物来实现。

1、能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本身是调节血脂药,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在降低之后,就可以抑制斑块的生长。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的代谢,使斑块中脂质核心的密度变大,体积变小,让斑块变得更“硬”更结实,从而不容易破溃。

2、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物:大家所熟悉的阿司匹林,其实就是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表。此类药物中常见的还有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它们的作用就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当斑块破溃的时候,抗血小板药物就会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纤维蛋白,从而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三、哪种药物更重要从药物的作用机理来说,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的作用,是在“未雨绸缪”,在斑块破溃之前进行“加固”,不让其破溃。而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在“守株待兔”,被动地等待斑块破溃的那一刻才会发挥作用。

对于大部分危险程度并不高的人来说,他汀类药物加固斑块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动脉中的斑块不会那么容易就破溃。我们知道,人的心脏每天会跳动10万多次,而人到老年,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斑块,心脏那么强烈的收缩,都不会让斑块破溃。如果斑块不破溃,那么吃抗血小板药物就没有作用。

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较大,会引起消化道损伤,还会引起凝血障碍。所以心脑血管疾病中低风险的人群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其带来的获益会与副作用的风险相抵消。所以对于中低风险的人,只服用他汀类药物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的人群来说,比如动脉已经严重狭窄,动脉斑块十分不稳定,有随时破溃的可能;或是已经患过心梗、脑梗等疾病要预防复发;或是做过心脏相关手术的人,两种药物的重要性就不分彼此,需要“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安全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性大小的判断,以及药物的使用,都需要医生的诊治和指导。服药或是停药,都要听医生的,而不能擅自作主。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

评论
卧听春雨SL
学士级
普万日常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病理。
2020-06-22
周贯玉
贡生级
从原理上分析,好
2020-06-22
田淑屏~科普5b6954eeb6337
学士级
长知识了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