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它的排泄孔钻出去...
这不是段子,而是一项近期发布的研究:
在实验视频中,一只小蛙迅速吞掉了旁边的小虫子,第一口没成功,还用手往嘴里扒拉了一下:
令人意外的是,在115分钟后,一个黑色的虫影从它的泄殖腔孔处爬了出来:
拉出的粑粑?不全是,明显还有刚才的虫子,但这是虫子的尸体?也不是。它是活的,健康的很,甚至还爬到了这只蛙的身上,也不怕再被吃一次,到处嘚瑟。
蛙看了估计会迷惑:我的成精了?
估计小黑虫听了会针锋相对:就这?我被吃了,我装的。
这次的研究来自日本神户大学副教授杉浦真治,实验中经历肠道大冒险的小虫子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水生甲虫,名叫Regimbartia attenuata,长得不算很特别,只有4到5毫米大小,就像一个小黑豆。
而他发现,在黑斑蛙栖息的湿地中,这种虫子比较常见。所以不难推理,要么黑斑蛙不爱吃,要么这虫子有「防御绝技」。
在实验室中,他把一只成年的甲虫喂给了一只黑斑蛙。起初他认为小虫子会被蛙吐出来,但没想到这种小虫子来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人,不仅绝地逃生,而且还不走寻常路。
他用黑斑蛙做了15次试验,这种甲虫从黑斑蛙的菊部地区脱险的成功率高达93%。脱险后基本都能很快恢复行动能力,并且大部分存活了两周。
实验中还对比投喂了其他种类的虫子,但它们并没有这种「穿越」能力,纷纷毙命于捕食者的体内。
青蛙在进食后不会立刻排便,吃完猎物后,想排便已经是至少24小时之后的事儿了。
因为它不仅需要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走过食道、胃、小肠、大肠,探索出口,还需要抵抗来自消化系统的侵蚀。
另外在通常情况下,青蛙泄殖腔的括约肌是紧绷的,也就是需要这种甲虫主动刺激出青蛙的排便反应,让肌肉松弛,才能有机会逃出生天。
另外甲虫本身有较硬的外壳,能够在消化系统的进攻下抵御一段时间,再加上青蛙不会咬碎猎物,综合下来这才给了它逃生的机会。
还有人迷惑,如果蛙再吃一遍,虫再爬一遍,是不是会形成无尽循环,逮到一只吃一个月。
没错,2018年的「放屁逃生」实验也是他做的。
当时的实验中,蟾蜍看到猎物后,立即秒杀了对方:
但这只甲虫也不是省油的灯,它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让蟾蜍把它们吐出来,场面一度非常「下饭」:
但与此同时,估计蛙看了会忍不住想要骂人:想好好吃顿饭,到底有多难?
来源:狂丸科学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se-water-beetles-can-houdini-their-way-out-of-a-frog-butt-after-being-swallowed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0842-3?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0308423%3Fshowall%3Dtrue#back-bib4
https://edition.cnn.com/2020/08/03/world/water-beetle-escape-from-predator-scn/index.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efo_vUzog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17.0647
https://www.livescience.com/beetle-escape-frog-butt.html
https://www.kobe-u.ac.jp/research_at_kobe_en/NEWS/news/2020_08_04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