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农药,很多人大概都会直接联想到一个“有毒”、“有害”的药水形象。吃瓜群众当然都对瓜里的农药成分唯恐避之不及。
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农药了呢?那么据日本作物科学杂志2001年的一项研究:全球农作物的总产量将降低约10%。这不仅会导致食物价格大幅上涨,更严重的是全球饥荒问题将大大加重。
虫害、饥荒、农药这几个关键词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尽管农药确实能有效地帮助人类对抗虫害,提高农牧产量,但使用农药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观的,农产品上残留的或是农民伯伯不小心接触到的农药都有毒性,摄入微量就能让人腹泻头晕,抿一小口就可能让全球医生都大呼回天乏术;另一方面,农药同样会毒害动植物,破坏生态及土壤是它的另一大问题。
2009年,中国环境保护部会同十个管理部门发布联合公告,禁用对环境会造成极大破坏的杀虫剂“滴滴涕”(DDT);2016年,对人类和动物来说有剧毒,只要口服摄入3毫升以上致死率就达90%的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也被列为禁药。
2018年湖北十堰市15岁少年郭文因为误捡了一个装过百草枯的瓶子装水喝了两口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还是不治去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使用农药的必要性。
但现在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是,在相关知识匮乏、技术落后的“蛮荒年代”,有剧毒的农药滥用情况有多么夸张。砷、铅、硫……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都是人类踩过的坑,有些甚至影响至今。
从15世纪开始,砷、汞和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就被用于农作物以杀死害虫。西方的农民伯伯们本着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大无畏精神,奔放地将各种剧毒物质喷洒向农田果树。
1925年 华盛顿 人们通过直接往苹果树上喷干铅的方式防治害虫
相比之下化学发展较迟缓的我们倒因祸得福,几千年来的“治虫农药”无非就是莽草、雌黄、油等天然提取物。当然,到了19世纪西方也曾从中东引进除虫菊,还有日本的鱼藤酮之类较为天然安全的除虫剂。(鱼藤酮其实也有中度毒性,过量摄入可致死)
人类对有毒农药的滥用高峰发生在1800年代后期。彼时美国西部发展迅速,农场和果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覆盖了整片西部国土。与此同时,苹果蠹蛾(Codling Moth)的广泛侵袭也成了让果农最头疼的问题,它们的幼虫会钻进果实并使其迅速腐烂。
被苹果蠹蛾幼虫弄坏的果实
为了对抗飞蛾的入侵,美国农业部官方大力宣传起了砷酸铅(Lead Arsenate)这种危险的农药。砷酸铅的剧毒可以杀死各种飞蛾甚至是果园中的蚊子,但同样它当然也会对人类及牲畜造成伤害。
对于砷和铅的危害人类早就发现了,只是当时苦于没有更好的对付害虫方法。所以在当时的美国出现过一个十分普遍的常识——吃水果前要用醋先洗一遍。
本来人们可能还真会渐渐习惯这些醋味满满的水果,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不幸的事实:害虫们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果农也只能不断加大用药剂量来驱赶“强效害虫”们。
1900年代初 正在给果树喷洒砷酸铅的美国人
在当代科学研究的加持下,我们已经将农药应用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先进的地步。如何在有效除草、驱虫、灭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对土壤、其他生物还有人类自身的危害,这是一个我们不懈追求的理想方向。
但是从地球自然的运转逻辑分析,这又似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命题。虫吃草,鸟吃虫,大鱼吃小鱼,人类吃全部……食物链就摆在我们面前。人类对大自然投放的任何有毒物质,似乎最终都会回到我们身上。
不过开一下脑洞这道题似乎又还是有解的,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跳脱出这条亘古不变的食物链。一条路是创造“分子食物”,只要保证葡萄糖维生素等人体所需元素摄入充足,我们或许可以想办法自己制造食物,独立于食物链之外。
至于另一个解嘛……无需摄入食物的机械永久体了解一下?
Jill Scheffer, Legacies of lead & arsenic (part 3):Health risks and how to avoid exposures, Ecology, Feb. 18, 2020
Obaka Torto, Poisoned to extinction: a bold new approach to saving Africa's vultures, Birdlife, 16 Nov 2016
Wikipedia: Pesticides, Pesticide poisoning, Lead hydrogen arsenate, DDT.
澎湃新闻:少年捡杯子喝水中百草枯毒:刚过15岁生日,求生一月后离世 201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