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从蚊子这种生死仇敌的身上,学到点什么?我思索了一下,除了先下手为强、斩草需要除根这些道理外,感觉也没什么别的了。
但科学家却不同,他们盯上了蚊子的吸血技巧,并想学以致用,而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纪录片——
《科技虫生》。
它们在吸血的时候需要刺破我们的皮肤,但这一过程却能让你毫不知情,往往事后开始痒了才能发觉。
所以,这是怎么做到的?
找到后开始吸血,血液会顺着口器进入蚊子腹部,吃饱后它会收起作案工具,然后潇洒撤退:
但这部纪录片提到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蚊子具备独特的「打针」技巧。
这种技巧被认为来自蚊子口器中的下颚,也就是两个外部带有锯齿状边缘的部分,它们就像是两把手术刀
而蚊子的口器很薄,本身就不容易触碰到神经,与此同时,它还会在刺入皮肤时,先钻一个小洞,再让带锯齿的下颚先进入皮肤,减少挤压,也就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
简单来说,蚊子在吸血时用了一套精妙的微操。
确实就有学者根据蚊子的这种能力,搞出了一种「无痛注射器」。
这种注射器的针头很小,长2毫米,厚0.1毫米:
而且和蚊子的装备相同,它的外部也有锯齿边缘。
操作也像是开了「写轮眼」,和蚊子的动作一模一样,锯齿会精细的轮流刺入皮肤,减少皮肤对它的感知。
嗯...抽血?说来说去,仿佛它是个机械版的蚊子。
除了蚊子,《科技虫生》还介绍了人类如何向蜻蜓学习本领。
纪录片中介绍的蜻蜓绝技,是它的飞行技巧,它被认为昆虫界的王牌飞行员,技术甚至可以媲美鸟类。
能在空中翻滚,也能瞬间急转弯。
最特别的是,其实蜻蜓的翅膀是崎岖不平的,而这也被认为是它拥有超高飞行技巧的关键。
在风洞测试中,研究人员通过烟雾流动的轨迹发现,这种不规则的翅膀可以让气流在翅膀的上下两侧产生明显的变化,而此时的风速仅为2米每秒:
这种变化明显和机翼很相似,机翼的流线型有利于切割气流,让上方气流加速,也就导致上方气压变小,从而产生升力。
为了进一步验证蜻蜓翅膀的原理,研究人员用模型将翅膀放大了10倍,然后放入流动的水中,观察水的流速变化。
然后大家发现,在一定的角度下,翅膀的凹陷处形成了转动的小漩涡:
而这种漩涡,能够让水加速流动:
所以顺着这些结果猜测,蜻蜓利用翅膀的不规则凹陷,在飞行时调整角度,只需要遇到微风,就可以让翅膀形成微小的气旋,像飞机一样增加自己浮力,然后完成滑翔动作:
也就是说,它将风力运用到了极致,大自然的进化真是精算到了每一个细微的步骤。
并不是,而是利用这种结构,研究出了一种风力涡轮机,在风力微弱时,机器依然可以运作。
它的扇叶正是受到蜻蜓翅膀的启发,也是不规则的:
据说在风速仅有0.05米每秒时,依然可以保持转动。而这个设计被认为可以应用到风力发电上,为未来的能源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思路。
像是蝉翼的防水功能:
蚕丝的坚韧:
蚊子的边吃边「拉」——算了,这个就别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