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村里,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山东寿光东头村
因为墙上的涂鸦成为网红村
艺术家信王军是这次“涂鸦艺术节”的发起者
寿光是他的故乡


手拿圣女果的《门神》

2018年
信王军邀请100多位艺术家
来到山东寿光东头村
他们跟当地的农民一起生活
用2个多月的时间
在墙上创作了130多幅画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
因为涂鸦迅速在网上走红
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撑红绳的母亲》

艺术家们本打算画一个小朋友
却发现孩子们已经不会翻绳了
一位老奶奶开心地伸手过来演示
艺术家们就决定把她画下来
奶奶一下子成了网红
也是这幅画
让大家知道了山东寿光东头村


《憧憬》


创作需要颜料

信王军联系了上海马利

帮对方写了推广文章

获得了价值3万元的颜料赞助


随着创作范围扩大

颜料很快就不够用了

信王军便把村里的电线杆画成画笔

为颜料厂商做广告

又得到了价值3万元的颜料赞助



同时,村干部协调了几家当地企业
一车水、一车菜、两只羊、十间房
……
大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总算解决了艺术家们的吃住问题


▲一户老中医家的外墙,以“尝百草”为题的涂鸦


东头村村支部书记李春涛说
艺术家们给村子带来了直观的变化
创作期间
一天最多有两三千人来参观
村民们纷纷改造了老房子
做餐饮和民宿


▲公社食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装修风格,主打本地特色虎头鸡



村民们赞成艺术家作画

对内容却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幅名叫《水龙王》的画作

原本艺术家画了一只大螃蟹

村民觉得有“横行霸道”的意思

便找到村支书

跟艺术家沟通

把螃蟹改成了鲤鱼

寓意鲤鱼跳龙门



村民们还会写诗鼓励艺术家

跟艺术家交流

“虽然电视不通电,全村人却都爱看”

一位老人喜欢坐在大“电视”前

一坐就是一天

村民便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东头村下一步计划
把“涂鸦艺术节”常态化
在村里规划出不同的区域
打造一个涂鸦实践基地
以此为突破口
搞好村里的农副产品
为村民增收

从书院开始艺术教育

说起信王军与山村的故事
要追溯到5年前
2015年
信王军在云南西部边陲的梁河县
租下一个小院
改造成了“先生书院”


▲改造前


▲改造后


“先生书院”免费供大家
读书、喝茶、聊天、聚会
信王军觉得这里很像一个家
每天放学后
都有二三十个孩子来到小院


▲在“先生书院”里看书的孩子


“先生书院”有一扇像光一样的门

他希望书院也能像一束光

能够照亮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之路



一个书院能接纳的孩子非常有限

为了影响更多孩子

团队决定上山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平河小学

是芒市海拔最高的小学

校长曾说

“我们这里除了柴火,什么都缺”



艺术家们受邀来到这里

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


▲教孩子们做能发光的灯


2015年至今

信王军团队已经开办了三家“先生书院”

一家“你们的美术馆”

陪伴了超过6500个留守儿童



2017年

信王军带着平河小学的学生代表

来到北京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云南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


在798艺术区

孩子们创作的130多件绘画和手工作品

在这里展出


▲从平河小学运来的老旧课桌


还有一批画作被选送到法国参展


部分平河小学学生画作


云南“先生书院”运营一年

花费近40万元

想继续开办第二家、第三家

就不得不解决自身“造血”问题


他们选出了六幅学生画作

分别将它们印在六双袜子上

两只拼到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画作



信王军把批量生产出的袜子

拿到网上销售

一周就为他们带来了30万元的销售额

一年的运营经费有了着落

信王军觉得他们的能量开始变大

“艺术教育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文创,

我们想是否可以用艺术助农呢?”


用艺术改变乡村


山东寿光是信王军的家乡

他决定

用一幅画、一个艺术包装、一个产品的方式

将农副产品艺术化

塑造出品牌故事

再通过网络销售

这其中就包括寿光番茄小镇的小番茄


▲寿光番茄小镇涂鸦墙


于是有了番茄小镇、东头村一幅幅涂鸦
信王军的理想是艺术改变乡村
通过艺术的方式拉动乡村经济
让乡亲们富起来



2019年11月

团队来到云南腾冲帕连

一个傣族聚居的小村落

艺术家们先跟村民一起

改造了“你们的美术馆”

信王军说美术馆一定是“你们的”
要把艺术的权利交给大众



美术馆里的作品
来自施工人员、当地的农民和孩子



这里有500本书摞起的书柱


▲《爱拍照的小女孩》

这个傣族寨子的村口
有一幅小女孩拿着相机拍照的涂鸦

很多人因为这幅作品

来到帕连村打卡

“当你站在这里时

这幅作品才真正完成

帕连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村里还有《爱读书的小女孩》


这个小男孩叫二猛
偶然骑车路过
便被艺术家们画在了墙上
《骑单车的小男孩》成了游客二次创作的灵感

还被做成T恤、书包放到网上售卖

销售所得又返还回帕连村


▲杨正斌的作品

▲杨正斌的作品

▲杨正斌的作品


从没学过画画的体育老师杨正斌
在艺术家的影响下拿起了画笔
他一边观摩一边学习
两个月就可以把心中所想画出来了
现在,他既是一名老师
也是一位画家



信王军还尝试用“灯光+诗歌”的方式
打造乡村的夜经济
村里最初只有一家农家乐
发展到现在
已经有了25家小店和农家乐
村民打开门就可以做生意
一家傣族小吃店一天就能赚到3000元


艺术改变着乡村
为乡村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但艺术并不是经济工具
它要根植于乡村
找到乡村的“魂”





内容来源 | CCTV-17《大地讲堂》、先生书院公众号、潍坊视听


本期编辑 | 任靓


内容来自:央视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