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需要颜料
信王军联系了上海马利
帮对方写了推广文章
获得了价值3万元的颜料赞助
随着创作范围扩大
颜料很快就不够用了
信王军便把村里的电线杆画成画笔
为颜料厂商做广告
又得到了价值3万元的颜料赞助
村民们赞成艺术家作画
对内容却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幅名叫《水龙王》的画作
原本艺术家画了一只大螃蟹
村民觉得有“横行霸道”的意思
便找到村支书
跟艺术家沟通
把螃蟹改成了鲤鱼
寓意鲤鱼跳龙门
村民们还会写诗鼓励艺术家
跟艺术家交流
“虽然电视不通电,全村人却都爱看”
一位老人喜欢坐在大“电视”前
一坐就是一天
村民便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改造前
▲改造后
“先生书院”有一扇像光一样的门
他希望书院也能像一束光
能够照亮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之路
一个书院能接纳的孩子非常有限
为了影响更多孩子
团队决定上山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平河小学
是芒市海拔最高的小学
校长曾说
“我们这里除了柴火,什么都缺”
艺术家们受邀来到这里
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
▲教孩子们做能发光的灯
2015年至今
信王军团队已经开办了三家“先生书院”
一家“你们的美术馆”
陪伴了超过6500个留守儿童
2017年
信王军带着平河小学的学生代表
来到北京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云南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
在798艺术区
孩子们创作的130多件绘画和手工作品
在这里展出
▲从平河小学运来的老旧课桌
还有一批画作被选送到法国参展
部分平河小学学生画作
▼
云南“先生书院”运营一年
花费近40万元
想继续开办第二家、第三家
就不得不解决自身“造血”问题
他们选出了六幅学生画作
分别将它们印在六双袜子上
两只拼到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画作
信王军把批量生产出的袜子
拿到网上销售
一周就为他们带来了30万元的销售额
一年的运营经费有了着落
信王军觉得他们的能量开始变大
“艺术教育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文创,
我们想是否可以用艺术助农呢?”
山东寿光是信王军的家乡
他决定
用一幅画、一个艺术包装、一个产品的方式
将农副产品艺术化
塑造出品牌故事
再通过网络销售
这其中就包括寿光番茄小镇的小番茄
▲寿光番茄小镇涂鸦墙
2019年11月
团队来到云南腾冲帕连
一个傣族聚居的小村落
艺术家们先跟村民一起
改造了“你们的美术馆”
很多人因为这幅作品
来到帕连村打卡
“当你站在这里时
这幅作品才真正完成”
帕连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还被做成T恤、书包放到网上售卖
销售所得又返还回帕连村
▲杨正斌的作品
▲杨正斌的作品
▲杨正斌的作品
内容来源 | CCTV-17《大地讲堂》、先生书院公众号、潍坊视听
本期编辑 | 任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