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它的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美国奈飞公司近日宣布将拍摄《三体》剧集。消息一出,不少科幻粉都为这部跨文化改编作品捏一把汗。为什么《三体》影视化这么难?

撰文 /严蓬(影评人,笔名“电子骑士”)

图文编辑 / 丁林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三体》作为刘慈欣的科幻代表作、国内科幻小说的顶尖作品之一,其魅力和影响力已经不用大书特书了,其全球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的数字就是证明(严格地说,我们这里说的“三体”指的是“地球往事三部曲”,即由《三体》《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组成的小说三部曲)。

《三体》电影版本的拍摄,国内曾经有团队筹划了两三年时间。然而,最终制作方宣布项目冻结,电影版将在不久的将来换导演重新启动。这一挫折并不能熄灭人们将其影视化的热情,《三体》的动画番剧和国内版电视剧也在制作中。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原定于2016年上映的国产《三体》电影,目前被无限期延迟(图片来源:wordpress.com)

最近,坊间又传出了中国游族影业与美国流媒体播放平台奈飞(Netflix)达成协议,准备拍摄《三体》的消息。据称,新的影视版将由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的两位主创编剧负责,还有《利刃出鞘》的导演莱恩·约翰逊等制片人协助。刘慈欣本人将以顾问身份参与到项目中。

但是消息一出,还是有粉丝对项目表示怀疑,他们并不认为美国的制作人能够成功地改编原著作。

《三体》这部科幻大作的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波折?小说改编成影视的难度在哪里?奈飞版电视剧能拍好吗?外国创作者是否能理解《三体》的内涵?

小说与影视有不同的叙事特点

简单概括,《三体》系列小说有多独特,它的影视化就有多难。

首先,刘慈欣笔下的宏大世界观和复杂纷繁的科幻概念,在影视剧中非常难以呈现——小说建立在读者的二次创作和想象基础上,而影视必须把理念直观化地呈现出来。被读者津津乐道的“黑暗森林理论”“宇宙只为你闪烁”“科技树被智子锁死”“宇宙社会学”“量子军队”“罗辑威慑”“二向箔”“降维打击”等等概念,很难在影视剧中为普通观众交代清楚。

电影和电视剧都是视觉艺术,并不擅长铺陈介绍理论和概念。即使像1961年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样以晦涩著称的电影,仍然是以影像来呈现时间、记忆等概念,再用上大量画外音、独白作为补充。

何况,要把《三体》影视化,绝不仅仅是用影像把“水滴全灭人类舰队”这样一两处奇观展示出来,而是要做一个完整的视觉化的美学阐述,在银幕上表现出一个独特又合理的未来世界图景。这种概念设计是《三体》影视(特别是电影版)极其困难,又极其重要的一环。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强互作用力宇宙探测器“水滴”示意图(图片来源:bilibili.com)

另一方面,读过《三体》系列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中并没有典型长篇小说里那种贯穿始终的主角。小说的视角从“叶文洁”到“汪淼”到“大史”,再到“罗辑”“章北海”“程心”“云天明”……在这些人物间不断跳跃。

这种写法是《三体》系列的独特之处——小说的核心是人类与三体文明的对抗,而非某个角色的成长故事。换句话说,无论叶文洁还是汪淼、罗辑、云天明,都只是“人类文明”这个巨大角色的一部分而已。这种“非角色驱动”的写法在小说中实属另类,但《三体》系列用大量令人惊奇的科幻设定和文明对抗的长线故事,保持住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可是放在影视作品中,这种设计极大增加了制作拍摄的难度。无论时长一个半小时、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还是总长二三十个小时的剧集,没有一两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对叙事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甚至不可想象的。

除了极少数实验性的作品,大多影视剧都依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乃至代入来展开故事——角色是观众观看的视角,也是观众理解故事的情感纽带。

即使是《兄弟连》这样的经典多主角影视作品,各角色也都是从始至终贯穿故事(特别是温特斯少校这个角色);《权力的游戏》主角众多,但特别强化了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和琼恩·斯诺两个角色。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三体》插画(图片来源:xinmin.cn)

挑战“套路”的反例也不是没有。电影《云图》就大胆采用了“多段故事+多主角”的手法,把六个时代的故事串在一起。这是很前卫的做法,但票房反响并不好,很多观众表示难以理解和投入。作为一部投资高达1.5亿美元的“商业片”而言,这个结果就不太理想了。

《三体》影视化面临的问题还有诸多方面,比如一些角色难以把握,比如原著中一些角色之间就缺乏互动和冲突——整部作品中,除了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冲突外,其他情节往往也缺乏戏剧性冲突。三体小说塑造的更多是理念的冲突,但理念冲突需要在影视剧中以具象化、视觉化来呈现,转换成戏剧冲突——这些都是对编剧和导演提出的挑战。

至于其他影片特效制作、服化道等等,我觉得倒是细枝末节。创作方如果解决了故事、美学风格的问题,其他具体细节,技术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洋三体”会不会“水土不服”?

以上都是《三体》影视化的主要难关。而具体到奈飞这家公司,《三体》“美剧版”又将面临额外的问题——

首先就是剧集的定位:美剧版《三体》到底是拍给奈飞公司的用户(主要是欧美观众)看的,还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两个群体能同时满足当然最好,但想想都知道这不太可能。以公司的立场来看,应该会以其订阅用户为主要目标观众。最好的情况,应该是欧美市场即将上线剧集时,国内的播放平台可以同步引进,但引进的版权费用会远远低于制作费用。

也就是说,《三体》美剧版会是一部以欧美观众为目标群体的剧集——这是否意味着《三体》一定会被奈飞改得面目全非呢?网上甚至有人已经在设想诸如“黑人演员饰演罗辑”“罗辑、大史、程心都变成美国人”“美国总统现身剧集”等等情节……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科幻作家刘慈欣(图片来源:环球网)

我觉得,很多人并不理解好莱坞的逻辑。“魔改”三体并不能为奈飞带来什么好处,也并不能增强剧集的吸引力和可看性。《三体》美剧版被改后在国内“水土不服”,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乱改一气并不符合奈飞的利益——迪士尼的真人电影版《花木兰》在国内观众中反响并不好,主要是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出现偏差,但他们也知道“改编不是乱编”的道理。

第二,剧集是否还会像小说一样,以中国为背景?我认为,改变这个背景设定的可能性不大。《三体》中的很多情节,包括主题以及角色,都贯穿了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审美风格、价值观念等,真改起来绝不是简单地把背景舞台挪到美国就能成立的。何况,奈飞的剧集还是比较着眼于全球市场,他们希望做出多样文化背景下的产品——韩国背景的《王国》就是很好的一例。

不过,我估计《三体》剧集中的中国,一定程度上将是欧美视角下的中国,可能还会缩减一些中国的场景,把某些情节挪到其他地方去。国内的观众看起来,恐怕会有些许不适应。至于这个差异的程度有多大,就得看主创的把握和认识了。

好在《三体》系列描绘的是全人类对抗“三体文明”的过程,稍微缩减一些中国的内容,不一定会严重影响剧集水准。

第三,角色是以中国演员为主,还是找外国演员来饰演?答案其实也比较明确:这是一部奈飞主控的英语剧集,主创都是好莱坞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乃至演员——我判断《三体》美剧版会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兼有部分中文但数量不多(毕竟欧美观众不大习惯看字幕);剧中的演员多为英文流利甚至是以英文为母语的华裔、亚裔人士(比如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演员),但不排除有些角色会找国内英文比较过硬的演员饰演。

第四,有人怀疑,“老外”们真能理解《三体》的内涵吗?我发现,国内不少人有种奇怪的见解:就是不相信文化(特别是文艺作品)有普世的共通性,不相信伟大的作品是可以让全人类都理解和产生共鸣的。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刘慈欣(图片来源:未来事务管理局)

想要在作品中展现另一种文化,关键是尊重、理解、认同,加上严谨的制作。1937年,由全外国阵容拍摄的关于中国农村的电影《大地》就是很好的例子。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尽管比不上前苏联自己拍的,但也不至于是烂片。《三体》并不是只有中国人看得懂、理解得了的作品——恰恰相反,它具有很强的全球性和文化上的跨越性,其原著小说在全球的热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三体》中的很多议题,如人类整体与个人的利益冲突、人性与兽性的取舍、欺骗与信任、自由与控制等等主题,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早就有表现,完全可以被好莱坞主创理解并呈现。

当然,有些很细致深刻的观念、思想,未必能被美剧版表达出来(然而国内版就一定能吗?),这就属于创作最微妙的部分了。到底美剧版能把《三体》的理念呈现出几成,我们只能等剧集出来再作评价。

第五,影视剧集该尊重原著吗?我对此的理解是:要从精神上高度尊重原著,而在剧作上可以大胆地改编,甚至重新调整故事架构。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对刘慈欣原著的改编,并不影响《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前文所述,《三体》小说缺乏贯穿全篇的角色,这对于电影或剧集来说是致命的问题。所以结构、情节不大改,《三体》剧集是不可能好看的——剧集版一定会做大量角色的重新分配组合,有些角色可能会部分“合体”,有些角色可能会被拆分。

“名著不怕百般改”

其实,以上分析并不等于对剧集“好”或者“坏”板上钉钉的预测。电影或电视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们最终是由千百个微小的选择共同塑造完成的。每一种处理方式,都有可能得到好的或者坏的结果:最终结果既取决于选择,也取决于具体的制作技巧。没有一种必然成功的选择,也没有必然失败的。以演员一项为例:《三体》美剧版不会因为选择了外籍亚裔演员就失败/成功,也不会因为选择了国内演员就失败/成功,它只会因为选择错/对了某几个演员而失败/成功。

《三体》的影视化困难重重,最终未必能达到读者特别是书迷的期待。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名著不怕百般改,自有根底在世间”,奈飞版《三体》无论改编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对国内科幻影视制作而言,都没什么真正的影响。科幻影视的开发制作,还是需要国内的制作者更加深入地去理解科幻、探索改编的技巧。制作者对科幻的热爱与影视制作的能力,才是中国科幻影视成功的基础。

奈飞将拍美剧版《三体》让人捏把汗,《三体》十年影视化之路为何如此之难?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