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看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一幅古画,指引林徽因找寻千年古迹

赛因斯老师
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
收藏

1937年7月初,"七七事变"一触即发,战争的阴云丝毫没有影响到山西五台县豆村,这里依然宁静。 山间小路上,有四个读书人模样的人,骑着骡子迤逦而行。这四个人里,有一个姿容秀丽、身材苗条的女性,她就是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同行的三个男人中,有她的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去干什么呢?

要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吗? 临行前,林徽因把8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托付给在北戴河度假的大姑姐一家,就卷起铺盖,带上测量工具和资料,告别舒适安逸的家,一头钻进山西中部的崇山峻岭,不顾危险艰苦跋涉,来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古寺。

佛像前的林徽因

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兴建了大量建筑。然而因为中国建筑大都以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朝代兴亡的硝烟,草寇兵匪的战火,哪怕是香烛上崩出的火星,都会让整座琼楼玉宇化为灰烬。所以,到20世纪初,精于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断言: 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想去看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中国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就是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于公元1038年,是为辽代。 唐代木构建筑,一直被中外学者认为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巅峰之作,精良于秦汉,雄健于明清。而在中国大地上唐代木构已不复存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文化遗憾。 奈良的法隆寺——日本学者的骄傲,自己民族的文化珍品却在异邦生辉,中国学者心里,五味杂陈、难以平静。于是,在梁思成领导的营造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一系列郊野古建筑考察中,寻找唐代木构遗珠,一直是他们奢侈的梦想。

林徽因一行在考察的路上

在梁思成等人此前的调查中,测量过的山西佛宫寺木塔(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38年,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同龄。尽管应县木塔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例",可它并未把最古寿建筑的年代纪录向前推进,莫非要看中国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吗?

一幅古画燃起的希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幅久远的古画燃起了梁林夫妇的一丝希望。 梁思成不经意间看到了敦煌61窟的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它来自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梁思成看到画中,在五台山的重重峰峦中隐藏着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
《五台山图》局部

真有这么一座庙吗?它还健在吗?找到它,就有希望找到唐构吗? 经过多日的跋涉,梁思成、林徽因一行终于在一个黄昏,推开了佛光真容禅寺的大门。梁思成用"呲嗟惊讶"形容古寺映入眼帘那一刻的心情,巨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都昭示着: 这、是、一、座、唐、构! 又经过几天的勘察测量,他们在大梁的底部,发现了最重要的文字,证明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唐代大中十一年。 这里插播一则八卦:据说,站在寺庙的地上,仰头端详高高的大梁上模糊斑驳的墨迹,几位戴着眼镜的学者都深感吃力。这时,林徽因的远视眼还发挥了作用。

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大佛光寺©摄图网

古代木构建筑与榫卯结构

林徽因等人寻找的唐代木构建筑,其实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范与代表,而中国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国的木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檩、斗拱等基本构建,这些构建相互独立,连接组成建筑的关键就是榫卯结构。因此,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建筑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设计语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榫卯呢? 榫卯是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连接方式。凸的部分叫榫,凹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就会紧紧连为一体。榫卯是让构件之间,不用一颗金属钉,就可以做到间不容发、天衣无缝。

管脚榫和明榫示意图

凸的部分叫榫,凹的部分叫卯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历经几百年不倒的传奇建筑,这些木构建筑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考验仍能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榫卯结构的巧妙设计。

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榫卯的魅力》

除了建筑领域,榫卯还在古人的生成生活中的其他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家具、车船、造桥、生活用品等方面,榫卯结构随处可见。隐藏于古典家具和舟船中的榫卯结构,于复杂微妙的结构中体现着"内外兼修"的和谐,使家具和舟船的外观圆润、平滑、简洁、优美,而将机锋、咬合统统藏在内部,浑然一体,给人天衣无缝的感觉。 榫卯承载着民族记忆,体现了中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曾几何时,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使榫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却未曾消亡。如今,作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载体,榫卯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出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展现了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榫卯不仅属于历史的荣光,它还彰显着今天的自信,并优雅地融入未来的风尚。
千年榫卯的现代生命力

实用与美感融合的现代榫卯家具

俗话说"无醛不成胶",现代家庭装修中最令人头疼、又屡屡造成危害的甲醛污染,在榫卯的凹凸连接中迎刃而解,它不需要五金构件,无需化学粘合剂,将实用与美感融为一体。中国人讲究含蓄美,中国传统家具把榫卯当作结构部件,尽量把榫卯的咬合关系藏于内部,而把平整光滑的外观呈现于人。现代榫卯家具恰恰相反,它往往将榫卯结构外化,甚至通过夸张、放大的方式,将榫卯作为家具的亮点凸显出来,不藏反露,突出展示榫卯结构的精巧之美。 榫卯组合桌椅©《榫卯的魅力》

环保的新型公共设施

在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榫卯不再是解决连接问题的唯一或最佳方案,而是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为了将传统智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人们设计和制作出了多种新型环保的榫卯作品。采用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全新材料,同时将榫卯结构进行简化的外露处理,使榫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让这种古老的额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可回收材料榫卯结构公共座椅图©《榫卯的魅力》
现代榫卯建筑

2010年,作为现代斗拱概念建筑的典型代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一个巨大的红色斗拱造型呈现于世,庄严雄伟、气势非凡。中国馆采用现代仿木钢结构,以四根巨型立柱承托起体量庞大的多层次巨梁空间。层层出挑,挑战重力的斗拱造型,显示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与美感,传达出精巧与力量、振奋与线上的精神气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实景图©《榫卯的魅力》

小小榫卯如此神奇,但对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了解却非常有限。榫卯工艺在古代建筑、中式家具、造船造桥等以及现代生活生产中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