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地球气候不断暖化,全球蝗灾的爆发也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对人类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进入了紧急状态。
为什么会发生蝗灾?
蝗虫是直翅目蝗科昆虫,分布于全世界热带、温带草地和沙漠地区,只有南极洲完全没有蝗虫,北美洲只有不多的高原蝗物种。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多种植物叶片为食,吃起来摧枯拉朽,没有任何压力,一些蝗虫还是杂食性,喜吃其它昆虫尸体,甚至同类的也不放过。
最蹊跷的是,蝗虫实际是喜欢独居的物种,平时一个蝗在植物上安静地就餐,晒太阳,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与世无争,人畜无害,过着平淡的生活。
这要从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说起,5-羟色胺又叫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动物,包括人类的胃肠道、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是幸福和快乐感觉的源泉。
当干旱导致蝗虫大量繁殖数量增大越来越密集时,蝗虫之间频繁碰触后腿,刺激其血清素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暴躁,从而导致其从独居转为群聚状态。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血清素就能改变独居蝗虫的行为习性,使之变成群聚,体内血清素水平也会提高到三倍之多。
2019到2020年东非蝗灾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变,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不断引发巨大的农业损失,甚至造成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中国从《诗经》时就有记载,圣经旧约《出埃及记》及新约圣经《启示录》里,也描绘了蝗灾及蝗虫,并将其比喻为魔鬼。
从去年6月开始到今年,东非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蝗灾,影响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索马里等近10个国家,之后又蔓延到阿拉伯半岛,进入也门、沙特、伊朗等国;
这次蝗灾导致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多个国家及地区进入了紧急状态,至少有225万公顷土地惨遭损失,2020万人口的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世界最大动物集群的兴盛和衰落
然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蝗灾却远远不止4000亿只,而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2.5万亿只,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种蝗虫最后竟然奇迹般地灭绝,销声匿迹,没哟剩下一只!
希尔德连续5天观察到1.6公里高的蝗虫群掠过头顶,像暴风雪一样遮蔽了阳光,声音像潮汐一样在地面翻滚。
根据邻近几个地区发布的报告,他估计整个蝗群规模达到了12.5亿只,2750万公斤,覆盖范围达180公里宽,2900公里长,面积达51万平方公里,比美国第三大州加利福尼亚还大,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千分之一。
阿尔伯特蝗群所到之处把什么东西都劫掠一空,不光是草和农作物,就是皮革、木材、羊毛也无法幸免,甚至人们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成了它们的食物。
直到1880年代,农民们开始换种冬小麦,在蝗虫迁徙之前就成熟收割让它们食物不足;
再加上西部发现矿山,大批矿工涌入淘金,人们开始开垦荒地,破坏了蝗虫集中产在落基山脉溪流和河流附近沙土中的卵——据说每平方英寸达到了150多个,导致其一代比一代少,最终完全灭绝。
由此看来,虽然蝗虫密密麻麻看起来极为可怕,让人束手无策,但其产卵地却相对集中,范围不大,只要找到这些地方进行简单处理,杀死其虫卵,就可消灭蝗虫和蝗灾。
徐德文科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