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横跨8个国家,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雨林总面积的一半,森林总面积的20%。
去年亚马逊森林火灾肆虐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和巴西展开骂战,要求巴西扑灭森林火灾,不再破坏亚马逊雨林,各国政要、明星纷纷登场,社交媒体上一片喧嚣。
这是因为世界普遍认为,亚马逊雨林维系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安全,危及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这项研究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拉丁美洲研究和地理学教授罗伯特·托维·沃克(Robert Toovey Walker),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巴西亚马逊和墨西哥的环境变化。
沃克说,他在亚马逊地区呆过很长时间,不断同那里的农民和伐木工人交谈,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贫困,以及政府对资源的不良使用。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到本世纪末2005年那样的干旱将成为整个地区的新常态。
而这种干旱不但与森林砍伐有关,也与全球持续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影响息息相关,这种影响已导致亚马逊南部的旱季每10年就会增加6.5天。
无独有偶,《自然通讯》2020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声称,由于降雨减少,大约40%的亚马逊雨林已处于变成热带稀树草原的巨大风险中。
鉴于亚马逊雨林占全球雨林的一半,这被切去的一叶肺,是不折不扣的地球主肺!
除了人类之外,亚马逊雨林还有16000种3900亿棵树,已经描述并分类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爬行动物378种,两栖动物428种,哺乳动物427种,鸟类1294种,鱼类2200种,以及250万种昆虫。
如果亚马逊雨林2064年变成干旱的平原,不敢想象如此多的生命,它们将会去向何方。
Environment/Collision Course: Development Pushes Amazonia Toward Its Tipping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