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食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位专家提出,防病除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外,加强饮食营养也极为重要。其中,蛋白质对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蛋白质被称为“抵抗病毒最关键的食物”,建议疫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细胞更新、修复所必需的营养素,免疫分子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质蛋白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公认的优质蛋白质是肉类、乳类和大豆类。
优质蛋白质类的来源:
▲鱼、虾、瘦肉(瘦猪肉、瘦牛肉/羊肉、鸡肉等)。
▲坚持每天一个鸡蛋一盒奶,大豆制品(豆腐、腐竹、豆干和豆浆)必须有。
▲对于婴幼儿,仍然应该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及时补充配方奶。
囤点脂肪护健康
一提到脂肪就想到肥肉?大家别给脂肪乱定义。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是免疫系统的后勤保障部。在炎症反应中,如果抗炎-促炎失衡,就会导致病情由轻症向重症转变。许多脂质代谢产物参与协调促炎-抗炎反应平衡。
增加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能降低“炎症风暴”的发生风险。“炎症风暴”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感染、药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可以导致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生命。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与免疫T淋巴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间接提高免疫力。
对免疫系统来说,面对不断变化的病原体,最大的难点不是战斗,而是精准识别。被人误解的胆固醇参与构成免疫细胞表面识别异物的位点。
植物油、坚果是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鱼类、尤其深海鱼及其鱼油制剂是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矿物质和维生素筑起“铜墙铁壁”
许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与免疫应答息息相关,虽然需求量很少,但缺乏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免疫系统精干有力的铜墙铁壁。例如,维生素A有助于保持呼吸道上皮的健康,抵御病毒感染;维生素C有助于抗体合成;锌可以保证白细胞正常发挥作用;缺硒可以影响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一般常摄入动物内脏、奶类、新鲜的深色蔬果、海产品、坚果、菌菇类等,可以保证这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当然,若膳食不足,也可以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
植物化学物是“免疫魔术师”
为提高人类免疫力,科学家也是蛮拼的,过去十几年,除了人们熟知的营养素,又把各种植物里面不属于营养素的其他成分翻了个底朝天,发现某些植物化学物,像魔法师一样,调节着人类的免疫力。
▲β-胡萝卜素:主要在深色(绿、红、黄)蔬菜▲和水果中,如胡萝卜、菠菜、生菜、马铃薯、番薯、西兰花、哈密瓜等。
▲花青素:深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蔬菜水果,如桑葚、杨梅、黑加仑、李子、山楂、紫甘蓝、茄子、▲黑米、紫甘薯、黑豆、红豆等。
▲有机硫化合物(如大蒜素):葱属蔬菜。
▲植物固醇:谷类、豆类。
▲皂苷:豆类。
不要口渴才喝水
虽然喝热水不能预防新冠肺炎,但是作为重要防线的黏膜的正常功能,离不开水。
病毒入侵时,身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向咽喉部摆动,可以把一部分混有病毒、尘埃、细菌的粘液咳出体外;而气管黏膜上的纤毛摆动,需要水作为润滑剂;粘液层的厚度及黏着程度,也与水密切相关;黏膜上益生菌菌群的稳态也需要水来维护。水是维持黏膜细胞正常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足量饮水,少量多次,水杯随时在手,没事喝上几口。白开水最好,其次是茶水,儿童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2-5岁儿童每天总饮水量建议达到1300-1600ml,6-18岁的学龄儿童建议达800-1400ml (包括牛奶、膳食中的汤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