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陕西特产不止泡馍肉夹馍,还有这种失而复得的报春花

物种日历
每天一物种,带你看世界。
收藏

1943年3月1日,盟军展开了对柏林的轰炸,一枚炸弹不偏不倚的落在了柏林植物园的标本馆之上。爆炸几乎将标本馆大楼夷为平地,产生的火焰将其内保存的大部分标本化为灰烬,这里面有数量很多的模式标本。不幸的是,一种来自中国的植物,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 的模式标本恰好就在其中。

图片盛开的陕西羽叶报春 | 不认识植物

植物分类的重中之重

植物分类学的一个特点是“名副其实”。这里的名自然说的是学名,而这个实指的是模式,在科及以下的每一个分类阶元上都需要有一个模式来承载对应的学名,一旦只有名字而没有指定模式,这个名字就不算真正的学名。落到物种层面,模式就指的是模式标本了。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要对应一份或者多份标本构成的模式标本。由此可见,模式标本对于分类学来说是重中之重,没有模式标本,植物名称就无从谈起。

图片陕西羽叶报春发表文献中所绘制的插图 | Reinhard Knuth / Bot. Jahrb. Syst. (1905)

因此,几乎所有的标本馆都会将模式标本单独存放,并且是最安全的保存条件。当然,安全这个概念也是相对的,在世界上最会作死的物种面前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模式标本都能做到永久保存的,偶发原因会导致一部分模式标本出现问题,而战火则可以批量消灭模式标本。

图片模式标本损毁,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就把模式标本的照片和绘图装订在台纸上当做一份标本进行保存 | Jstor

无处复得的标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是方方面面的,植物分类学也不例外。德国的柏林-达勒姆(Berlin-Dahlem)植物园,最初是普鲁士王室的一个小花园。1718年,弗德里希·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将这座小花园送给了普鲁士科学院。又过了大约100年,植物园的标本馆逐渐发展起来。到了1910年,随着城市的扩张,植物园不得不搬迁到了柏林郊区,领导这次搬迁工作的是著名的植物学家阿道夫·恩格勒(Adolf Engler)。

图片如今的柏林植物园 | Salicyna / Wikimedia Commons

1904年的早春,德国探险家威廉·费尔西纳(Wilhelm Filchner)途径秦岭南坡,发现了一种开花的草本植物,就采集了标本,送回了德国。经过柏林-达勒姆植物园的分类学家莱茵哈德·克努特(Reinhard Gustav Paul Knuth)研究,发表了一个新物种,即陕西羽叶报春 Primula filchnerae,种加词根据费尔西纳的名字命名。当时的植物学家们不会想到,30多年后,这座新建的植物园将遭受战火的无情侵袭。

一份模式标本如果损毁,分类学家通常会从同一个采集号的其他复份标本中选取一份重新指定模式。如果其他复份标本也损毁,或者恰好没有复份,那么会从同一个地点的不同号标本中重新指定模式。如果这些也不存在,也可以从其他地点采集的同一个物种的标本当中重新指定。

图片盛开的陕西羽叶报春 | 不认识植物

非常不凑巧的是,陕西羽叶报春上述可以用于重新指定模式的标本统统不存在,只有一张模式标本的黑白照片和一幅手绘的墨线图,理论上也可以从这里面重新指定模式,不过分类学家们并没有这么做。从1904年到1996年的90多年,再没有人采集到陕西羽叶报春的标本,自1943年之后,连模式标本也不复存在。《中国植物志》报春花科的作者也不得不遗憾地说,陕西羽叶报春可能已经野外灭绝了。

重新绽放的报春花

转机出现在了1996年,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的作者在重庆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的栽培个体。又过了10年,有人在湖北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的野生个体。接着到了2015年,在陕西羽叶报春的模式产地,秦岭南坡重新发现了这种植物。同时,有学者在湖北采集的陕西羽叶报春的标本中选取了一份重新指定了模式。至此,陕西羽叶报春终于恢复了“名副其实”。

图片陕西羽叶报春重新指定的模式标本 | Gan and Li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15)

陕西羽叶报春的模式标本只是被毁掉的成千上万的模式标本中的一个。我们最终能够重新发现它,并且指定新的模式,让人们再度认识到这个物种,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模式产地重新发现陕西羽叶报春之后,陕西的学者对这个物种展开了新的调查,又发现了更多的种群,并且采集了种子,进行了引种栽培研究。

图片陕西羽叶报春的野外个体 | Gan and Li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15)

时至今日,野外的陕西羽叶报春虽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濒危(EV),栽培的个体却已经能够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成为植物园春季花展的一个新亮点。或许,这个物种不会再那么轻易地离开我们的视线了。也希望有更多的物种有这样的运气,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