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封面】
3月25日,第三届中国政和白茶开茶节在福建省政和县星溪乡举行。政和县是“中国白茶之乡”,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称。图为参加开茶节活动的“茶仙子”行走在茶山上。 中国新闻网 张斌/摄
人类首次“看见”的黑洞的偏振图像。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对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成功绘制出偏振图像。北京时间3月24日22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合作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国防部发布微博
●3月25日下午,在国防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表示,055型驱逐舰拉萨舰,舷号为102,顺利完成建造和海试工作,已于3月2日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序列。该型舰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万吨级驱逐舰,是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就。(来源:国防部发布微博)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3月25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来源:新华网)
深海软壁菌门细菌主要代谢通路模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官网
●3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国际生物学期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近日报道了该所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难培养微生物-软壁菌门细菌首次纯培养及其特殊生命过程的研究成果,为突破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瓶颈及深入了解深海稀有微生物类群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研究范例。(来源:科技日报)
三种5-羟色胺受体结合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结构。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张岩团队以及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来源:科技日报)
植物和土壤或能互换储碳能力研究报告。图片来源:《自然》在线版
●英国《自然》杂志3月25日发表的一项针对100多个实验的气候变化分析研究显示,当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植物生物量增加时,土壤能够储存的碳量反而会减少。由于当前的陆地碳汇模型并没有计入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未来的气候变化模型和预测数据,都可能需要修改。(来源:科技日报)
图为川河云南鳅。图片来源:云南省林草局提供
●云南省林草局3月25日发布消息称,科研人员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发现了鲤形目条鳅科鱼类一新种——川河云南鳅。据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吉首大学副教授蒋万胜2016年4月到南涧无量山指导鱼类监测,共调查发现21种鱼类。其中就包含在无量山格止腊河发现的这一新种。后来,通过专业分类学研究,确定其为新种并命名为“川河云南鳅”。(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新疆哈密棉田里,一台采棉机在采摘新棉。图片来源:新华社发 蔡增乐/摄
●记者3月24日晚从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获悉,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来源:新华视点)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黄磊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