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核电事故带来的影响仍没有消失,时刻警示着后人。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市郊18千米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反应堆发生爆炸,屋顶被掀翻,一股气浪喷出,火焰冲天,厂房被炸飞,墙壁被震塌,火柱高达30多米,放射性的蒸汽裹挟着近190吨放射性物质,夹杂着8吨多重的放射性核燃料碎片喷向高空。在核电站周围,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喷洒下来大量放射性铀和石墨。事故当场有31人死亡,大火烧了两个昼夜,700万人直接遭受核辐射污染,数千人因过量辐射死亡,参加救援的84500多人,在21世纪初就有一半死亡或残疾。这是史上最惨烈的核电站事故,所释放出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日本广岛核爆炸的400倍。
令人不寒而栗的远不仅是这些。事故发生后,官方媒体竟然鸦雀无声,直到放射性粒子云被风向西吹到了欧洲,云层飘到瑞典,放射性粒子在斯德哥尔摩从天而降,事故的真相才被披露。当瑞典人清理被污染的农作物时,苏联人民仍蒙在鼓里。《真理报》只在一个边角处,用一则短新闻交待了事故,甚至说“事故危险已经过去”。当大批来自切尔诺贝利的伤员被送往苏联境内唯一一家治疗辐射病的医院救治,风把放射性粒子刮向了基辅,当局明知这一情况,却依旧动员民众上街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甚至当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一事故时,莫斯科仍然保持沉默。直到1986年5月14日,戈尔巴乔夫才被迫出来讲话,向世界宣告了这场核事故,但仅承认死了两个人,一个机器调试工和一个操作员。他没有向民众说明真实灾情。后来迫于大势所趋,官方不得不“解密”称,这场事故中因严重辐射死亡59人,而因辐射导致癌症死亡人数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世界原子能机构说4000人因辐射患癌症死亡;据苏联军方透露,在奔赴现场进行清理的50万军人中,有2万人因辐射死亡,20万人残障;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7000人死于本次事故的核污染,而世界绿色和平组织认为死亡人数至少是9万人,是官方数字的十多倍。事故发生后,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是消防队员。他们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企图用常规办法扑灭这场烈火,但无济于事。这些人全部暴露在核辐射中,当晚就有人死去,他们在以后的几个月中陆续丧命,成为这场事故死于当场的第二批受害者。第三批是前来参与清场的工人,在现场竟然也没有任何防护。这3500名人员参与了反应堆的清理工作。这些人,包括现场记者在内,后来几乎都在痛苦中死去。在发电厂周边生活区的居民,直到事故发生的两天之后才接到通知,要求离开这个危险的地区。在灾后的两年多内,有26万人参与了事故处理。4号核反应堆被浇上一层混凝土,作为“石棺”掩埋了起来,这座核电站被永久性地关闭。然而,掩埋了“石棺”,事情并未完结,更严重的后果继续不断地发酵。邻近的白俄罗斯为此失去了20%的农业耕地,220万人的居住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楼空。在核电站周围7千米范围内,树木凋零,1000公顷的森林死亡,所谓“30千米以外的安全区”也并不安全,癌症患者、畸形儿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这场事故共使500万人遭受核辐射。切尔诺贝利在乌克兰境内,是苏联规模最大的核电站。它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工程。在1986年已有4台机组投入使用,另有两台正在建设中。发生爆炸的是1984年才投入使用的第4号机组。事故的直接原因至今并不完全清楚,有种说法是,操作员没有按照规程操作,擅自关闭了反应堆的安全系统,违规移出一部分控制棒,减小了水流量。当发现了不对头时,采取了“紧急停堆”措施,没有想到这一操作反而意味着迅速增加能量,导致控制棒管道受热变形,控制棒被卡,只能插入三分之一,无法停止反应。超高的能量导致燃料棒熔化,蒸汽压力迅速增加,紧接着发生了蒸汽大爆炸,反应器顶部移位并遭到破坏,冷却剂管道爆裂,接着一切完全失去了控制。看起来这是一个偶然事故,却暴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一直在事故现场处理此事,因受过量辐射染病而痛苦自杀的列加索夫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切尔诺贝利事件是由于个人崇拜,以及在我国延续了几十年来所进行的错误经济活动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后果。”如今,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一座死城,近30年前的灾难并没有在惊悚中终止,事故造成的基因破坏正在索取代价。多年来,白俄罗斯环境学家、明斯克环境大学的阿列克谢·奥克诺夫一直致力于研究该事故造成的影响,他称这场事故是“一场终世难以扑灭的大火”。有人估计,在这个地区,彻底清除核辐射污染,达到安全水平至少需要800年!为认识这场事故的严重性,从中汲取教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主持下,召开了“切尔诺贝利论坛”。论坛分3次举行,2003年2月3日,首届论坛开幕,这次会议共持续3天,参与者有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组织、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代表,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国政府的代表。第三届会议于2005年4月18日到20日举行。这三届会议的主旨是 “从科学角度阐明切尔诺贝利事故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对未来的环境与健康防护提供建议,做出研究并汲取教训。”这三届会议之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总体报告于2005年9月完成,对受害和死亡人数、辐射尘受害面积、污染程度、对人类遗传基因和染色体的影响程度以及未来的影响都作出了详细的估算与评测。2011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人们点燃了2000支蜡烛,纪念在这场事故中牺牲的救援人员。事故的后果仍然不容小觑,虽然第4号机组事故发生地被浇筑一层混凝土暂时封存,整个核电站关闭,但其中还封存有两百多吨核燃料,其中包括100千克放射性钚,这个量足够杀死几亿人,放射性钚的半衰期是247000年,如此之长的半衰期又说明它们的残余辐射毒性将长时间不衰减。为了消除隐患,人们要做的事还很多。2012年4月26日,在各国的资助下,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纪念日的当天,一个超大规模的新石棺工程开始动工,这一工程旨在掩埋旧石棺的反应堆残骸,即用一个更大的新石棺将旧石棺完全盖住。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座石棺竟然成为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型建筑物,它也成为旅游大巴必停之地。它高120米,长150米,横跨宽257米,预计十年内完成。要想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改善为符合生态要求的安全可居住地,只有在这个大石棺建成后才算有了起码的可能性。
内容来自:原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