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
想象一下,人类发明出这样一种药物,能够毫无痛苦地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一旦给人施药,这个人会在一年后的任一时间死去。但这种药只会在人睡眠时生效,不会带来任何痛苦。
现在,继续想象你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身陷囹圄,完全记不起自己是谁。狱警说你的脑袋曾被一个犯人猛击,(除了自己的名字)你却什么都想不起来。
然后,你被告知了这种药的存在,并因犯下恶行而被给药。现在你的生命不到一年了。
但你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陷害的,只能默默等死。
其实这就是人生。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在出生之时都被植入了这种“药物”。也许最大的区别是,这种“药物”随时可以发挥作用。
反生育主义(Anti-Natalism)
反生育主义认为生育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非常激烈、反直觉的观点。不过,既然这种观点和各式各样的政策制定相关(尤其是在人口过剩或老龄化的国家中),它的哲学意义就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plato.stanford.edu/entries/parenthood/#GroLimRigPro)
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是南非哲学家大卫·贝纳塔(David Benatar),他的主要论证方式是非对称性论证。一言以蔽之,他主张存在总是痛苦的(也可能并非全是痛苦),非存在则意味着痛苦的缺失。
(www.princeton.edu/~eharman/Benatar.pdf)
简单来说,他的主张分为四点:

存在包含前两点(1)、(2),非存在包括后两点(3)、(4)。因此,非存在意味着净值为好,而存在却不能确保这一点(贝纳塔还主张存在通常意味着净值为坏)。因此,非存在要好于存在。
他的论点带有规避痛苦的同理心色彩。他认为因为痛苦不可避免,所以存在是坏的。因此,贝纳塔的反生育主义要求我们对生命中的痛苦抱有共鸣,不生育是为了不给世界带来痛苦。
我的反生育理念不是出于对孩子的厌恶,而是想要避免他们将在成长时和成人后遭遇的痛苦,虽然不生育违反了想要生孩子的人群的利益。
——大卫 · 贝纳塔《最好从未出生》(Better to Not Have Been)

关于伤害的论题
贝纳塔的反生育主义是关于伤害的论题。即,他认为生育在道德上是错的,因为这必然会给一个潜在的、有知觉的生命带来伤害。
非对称性论证也是关于伤害的讨论。生育就是将一个人带入生命里不可规避的伤害中(尽管他/她的生活总体而言可能不错)。但不生育就可以防止其受到潜在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十分清楚一个人将会被伤害,那就有道德义务使他/她免受伤害,且我们也有能力这样做。贝纳塔认为,生育亦是如此。
即便如此,批评贝纳塔(及反生育主义)的评论家通常会提出无身份问题(the non-identity problem)。简言之,他们会争论说,不可能对一个还未存在的个体施加伤害。
(plato.stanford.edu/entries/nonidentity-problem/)
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1942-2017)提出了关于无身份问题的经典案例。这一思维实验是这样的:
然而,帕菲特认为在“几年”后,她怀上的无疑就是另一个孩子了(胚胎将由另一个卵子发育而来)。这也就意味着,相比多年后怀上的那个孩子,当下怀上的这个孩子所面临的情况不一定就是坏的,因为我们还需要比较两个个体的福祉情况。
绕开无身份问题的方法
无身份问题的前提是一个重要假设,即,我们无法伤害还不存在的人。
但我们可以绕开这个问题,比如从公平这个点切入反生育主义,而非伤害。
尽管公平和伤害这两个概念息息相关,但彼此仍有差别。例如,通过惩罚和奖赏,我们可能会公平地伤害某人。而在错案中,我们也可以不公平地施加伤害。
很重要的一点是,某些事尽管没有给任何人造成伤害,但也可能是不公平的。一个例子就是偏袒,即一群人得到好处,另一群人却没有。
下面是关于公平的论点:
被迫而生,即判处死刑
也许第二个依据更需要为之辩护。我把生育等同于将一个人判处死刑。
对于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而言,这极为反直觉,因为在一般观念中,生是死的对立面。因此,把出生视为迈向死亡听起来荒诞不经。
首先,我必须澄清的是,我不是将“生”等同于“死”。这两个概念显然截然不同。只要我们不用黑格尔辩证法的极端视角来看(我们当然不必这样做),生和死就不是一回事。
说得更清楚些,我是将“出生”等同于“被判以死”。这两者意味着“生成(becoming)”,但生和死意味着“存在(being)”。更简单一点来说,一个是“我将要死”,另一个则是“我死了”。
第二,每个活着的人终将死亡,我认为这一点毫无争议性。死亡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避免的生命形态。在生物学领域,每个复杂的器官都将在某一天死亡,人类同样如此。
(articlekz.com/en/article/15713)
第三,毋庸置疑,当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被赋予生命之时,就被带入了一种将要死亡的境地。因此,体验生命就是体验走向死亡的过程。
文/Wei Xiang
译/Yord
校对/药师
原文/theapeiron.co.uk/is-procreation-morally-wrong-1c8e5a625548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Yord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