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肾脏,是保证我们人体内循环的稳定和代谢中不可替代的器官,出现身体不适,病情易被忽视。
一、肾脏疾病前兆的风险预警[1]
在生活中,发生肾病的前兆一般会表现出以下七点:
1患者会有身体乏力、食欲不好,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当患者肾脏的排毒能力下降,毒素蓄积过多在体内,引起皮肤瘙痒;
3会因肾脏的疾病引发肾脏的贫血,引起脸色苍白、嘴唇苍白;
4会有双下肢的水肿,有部分是凹陷性,还有部分是非凹陷性,一般早上起来相对来说比较轻,晚上明显加重;
5还有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
6小便的时候,会有泡沫增多,长时间都不消失;
7经常服用药物后,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二、肾脏疾病好发的高危人群[2]
1.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约30%~40%的糖尿病病人会因患病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要每隔3个月检查一次尿白蛋白以及血肌酐,每隔6-12个月检查一次肾功能。
3.高尿酸,这类人群要戒酒,加强患肢局部的保暖,定期进行尿酸等检查;
4.冠心病,冠心病病人要定期开展肌酐以及肾功能的检查。
三、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3]
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定义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
四、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人群特点
根据世界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公布的慢性肾脏病负担的系统分析:截止到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达6.975亿,肾病患病率为9.1%,其中中国肾病人数已经达1.323亿 [4]。中国成人CKD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为14.41%,男性10.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60岁以下人群为8.71%[5]。 当CKD进入肾衰竭期的时候需透析治疗[6]。
五、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6]
2002年K/DOQI指南分类和分期,分为5期
六、肾病的饮食特点 [7]
第一,低盐低饮食,应少吃调味料,味精以及泡菜,榨菜,咸菜,酱肉等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钠物质。
第二、低脂肪饮食,在饮食中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在膳食中应遵循食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此外,还要少吃油炸煎烤食物。
第三、提高蛋白质摄入,多食用动物蛋白,以鱼肉,鸡肉,瘦肉,牛奶,鸡蛋为主。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90-541
[2] 段靖钰.肾病高危人群如何避免肾损害[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02:54.
[3] Angela-C Webster, Nagler Evi-V, Morton Rachael-L,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The Lancet, 2017, 389(10075): 1238-1252.
[4]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Lancet.2020 Feb 29;395(10225):709-733
[5] 王善志,朱永俊,唐文庄,刘楠,叶凤,李国铨,王敏,王华南,郑颜萍,梁海琴,钟良宝.中国成人及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1:5384-5388.
[6] 刘小彦,梅峰.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2019,19(61):102-104.
[7] 兰华侨. 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J]. 家庭生活指南,202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