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南明小朝廷坚持20年,因江南军民舍死抗争,农民军残部及时效忠

观察哨
对于军事心怀敬畏,对于文字力求严谨
收藏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明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正式结束。同年四月,清军就击败李自成,成为京师的新主人。再用了1年时间,清军的八旗铁骑已经打过长江,攻占了明朝的留都南京。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很多朝代在其北方统治区域被游牧民族攻占之后,往往能够依靠长江天堑阻止北方铁骑继续南下,在南方半壁江山组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并与北方的新政权形成长期对峙的势态。一旦南京城被攻占(南宋是临安被攻占)之后,其统治也就随之宣告灭亡。但是,南明朝廷与中国古代史上其他的迁徙江南的朝廷都不同。占据南京的弘光帝,仅仅当了8个月的皇帝就被迫逃出南京城,将这座南明的都城拱手让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南京城被清军攻占之后,多个南明小朝廷纷纷建立,继续坚持抗清斗争。直到顺治18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才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在缅甸。而南明的残余势力,在李来亨等人的领导下,一直与清廷对抗到公元1664年。其中原因,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公元1644年6月,在崇祯帝自杀不久,还占据着大半江山的明朝遗臣们就开始为拥立谁做皇帝争论不休,潞王、福王和桂王成为各大势力的"候选人"。就在各方还在争吵之际,拥有30多万大军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镇,与太监卢九德勾,拥立了福王朱由崧继承帝位,这也就是后来的弘光帝。不过,弘光帝登上宝座之后,除了重重赏赐了拥立者之外,立即派人带着真金白银"北上求和"。可是在遭到清廷的明确拒绝之后,南明朝廷上下不是考虑如何进行抗击清军的攻击,反而是在朝廷内部开始了党同伐异,将史可法排挤到了扬州"督战"。同时,弘光帝也开始了自己的犬马声色。。1644年除夕,朱由崧曾经召见群臣,当时大臣见皇帝面有不悦之色,以为是要责问兵败之事,结果朱由崧却是因宫中没有优秀的梨园弟子而发愁。如此荒诞的朝廷,能够坚持8个月,或许真的应该感谢清军没有及时南下攻击。

所以,当清军铁骑南下之时,只用了一天就将拥有重兵把守的扬州攻克,还制造了"扬州十日"的惨案。之后,又很快地攻下南京,终结了弘光小朝廷。弘光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隆武政权、鲁监国政权、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这些小朝廷或者有军事实力派支持,比如隆武政权就是在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的支持下建立的;或者与农民军残部结合,联合抗击清军,比如永立政权,就是得到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和孙可望(此人后来降清)等人的支持。但是,这些小朝廷不是思考如何抗击清军进攻,或者北上收复故土,反而是各自在争夺"正统之位"。为此,南明小朝廷之间还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比如鲁王的监国政权就与隆武帝政权,爆发过"唐鲁之争"(隆武帝称帝前为唐王)。战争持续了近1年时间,不仅严重消耗了南明各政权的实力,还变相的为清军南下扫除了障碍。除了"唐鲁之争"之外,广东的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也爆发过内讧。结果,就在绍武帝的军队还在和永历帝的军队鏖战之时,清军已经快速南下,一举袭破惠州、潮州,并攻占了绍武帝的都城广州。

可以说,此时清军南下的时间之所以被延长,并非南明小朝廷的抵抗。而是因为南明小朝廷分布在南方广大地区,清军需要经过漫长的征途,才能征服这些流亡政权。当然,除了南方地域广阔之外,江南军民在面对清军颁布的"剃发令"时,进行了惨烈的抵抗,也是造成清军花费20余年才征服江南的主要原因之一。自认为征服南京就彻底杜绝了江南军民抵抗意志的清军,立即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剃发易服政策的推行,使得原本对明朝和南明小朝廷早已不抱希望的江南人民感到了危机,一方面显然使他们意识到了汉族文化难以存续,另一方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大江南北群情鼎沸。立即招致南方民众自发的抵抗,其抵抗之惨烈,作战之勇敢,是清军根本没有想到的,也从未遭遇到的。

比如在江阴城,就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等人的领导下,全城军民与清军鏖战81天。要知道,当年所谓的江北军事重镇,拥有数以万计正规明军的扬州城,也不过只坚守了1天。当然,这场鏖战是惨烈的,江阴城14.2万军民全部战死,幸存者仅老少53口。当然,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记载"清兵围城者24万,死者67000,巷战中死7000"。除了江阴城之外,嘉定城的军民同样也是舍死忘生捍卫自己的"汉家衣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嘉定的百姓,先后组织"乡兵"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清军进行了十余次交战。虽然,屡战屡败,但依旧舍死忘生,毫无畏惧。可以说,像江阴、嘉定这样的江南小城,成为一个个坚固的堡垒,阻止着清军铁骑的南下。

当然,江南军民的抵抗可以迟滞清军南下的步伐,而真正让清军在江南半壁陷入鏖战的则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残部。比如,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在归顺隆政权之后,被改编为"忠贞营"很快便成为明军抗清力量的核心。同样,张献忠的大西军在李定国和孙可望的领导下,成为永历政权更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完全依赖的军事力量。同样,依靠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的经营,云南等地成为南明抗清的重要根据地,使得清军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再难向前半步。在此基础上,李定国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干,屡次击败清军,还取得了"湘桂大捷",为南明政权夺回了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三千里的土地。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当孙可望投降之后,原本有了一定起色的永历政权就立即陷入了风雨缥缈之中,直到最后的灭亡。

纵观南明短短的20余年,各个小朝廷内讧不断,只想偏安一隅,对于收复失地,重振河山没有任何雄心。反而是为了捍卫儒家文化的江南军民,以及农民军残部对于清军进行了坚决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