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组成及吸收代谢 茶多糖是一种与蛋白质结合的酸性杂多糖,主要由中性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组成。茶多糖在茶叶中的含量与茶叶的老嫩程度及茶树品种有关,一般粗老叶高于嫩叶,大叶种高于小叶种。由于原料和工艺不同,不同茶类的多糖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茶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糖苷键位置、单糖组成和单糖序列等都对其结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与其生物活性关系密切。 茶多糖对肥胖的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400mg·kg-1的茶多糖可以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日常食物摄入量和食物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摄入和脂肪的积累,减轻体重和Lee’s指数,从而控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TPS能抑制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显著降低葡萄糖的扩散速率和比例,限制葡萄糖在肠道细胞中的运输,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同时,TPS处理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大鼠对脂质和脂肪酸的消化和吸收,显著改善脂质水平和脂质氧化,抑制肝脏中总胆固醇和总脂质的积累,刺激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通过增加粪便排泄量达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肥胖。 动物体内脂质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胃肠道的直接吸收,另一种是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合成。此外,脂肪的分解代谢和氧化主要在肝脏和骨骼肌中进行。一系列研究表明,TPS可以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基因的表达和脂肪生成来调节脂肪总量、脂肪区域和体重的变化。TPS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的差异基因表达调节包括胆汁酸分泌、转化生长因子信号传导、胰岛素信号传导、糖脂代谢、脂肪酸降解和AMPK信号通路等代谢,抑制脂肪形成、加速脂肪消化和促进脂肪分解。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和慢性低度炎症是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起因、发病机制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机制。事实上,内脏脂肪组织堆积会引发促氧化和促炎症状态,而氧化应激又可通过刺激白色脂肪组织的沉积和改变食物摄入,增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脂肪细胞的大小,从而引发肥胖。一系列试验表明,T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有效调控肥胖。
茶多糖调控肥胖机制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综上所述,茶多糖可有效调控肥胖,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茶多糖减少食物摄取和能量吸收、调节脂质代谢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脂肪生成、增强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和减轻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和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等多种途径。尽管TPS显示了良好的抵抗肥胖特性,但与菌类多糖和某些植物多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球已有不少菌类多糖的分子量、结构式、空间构像、构效关系、作用靶点都非常清晰,并已经开发出天然药物面市。因此,茶多糖及其在控制体重、抵御肥胖功能方面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究。TPS调控机体肥胖的有效剂量、作用机制及体内代谢过程均有待系统深入研究,此外,还需开展人体流行病学研究。 论文原文:茶叶科学 2020,40(5):565~575《茶多糖调控肥胖作用研究进展》 论文作者:欧阳建1,2,周方1,2,卢丹敏1,2,李秀平1,2,黄建安1,2,3,刘仲华1,2,3* 1.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3. 教育部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参考引用:欧阳建, 周方, 卢丹敏, 李秀平,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多糖调控肥胖作用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0, 40(5): 56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