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食物和蛀牙的关系有这3种,您听说过吗?

口齿生香
原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苑新星健康讲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收藏

食物有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事实上,食物还有三个性质:致龋性、止龋性和抗龋性。

01 如何理解食物这三个性质

不言而喻,这三个性质是与蛀牙发生有关的。它们的定义如下:

所谓致龋性,即食物或饮料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与微生物接触后可导致唾液pH下降至<5.5并致牙齿发生脱矿。

而止龋性,则是指食物或饮料30分钟内不被菌斑微生物代谢并导致唾液pH下降至<5.5。

两者的分界在于pH=5.5。这个数值是牙齿开始脱矿,进而导致蛀牙发生的临界点。

而抗龋性,则是指食物或饮料蛋白含量高(有缓冲能力),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能够使唾液pH 维持在6.0或以上。

02 食物对牙釉质的影响

食物对牙釉质的影响,在牙齿萌出前,属于系统性或全身性因素。即食物可以通过营养成分影响釉质发育,从而影响牙釉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而在牙齿萌出后,则仅为局部因素。换言之,食物的营养成分将不再影响牙釉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03 食物如何影响蛀牙发生

具体而言,决定食物的致龋性、止龋性与抗龋性的因素有: ①食物形式、②糖及其他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频率、③营养成分、④刺激唾液能力、⑤食物摄取次序及⑥膳食搭配。

所谓食物形式,就是是固态,还是液态的,是否具有黏性。通常来说,固态的会比液态的食物更容易滞留在口腔里。液态食物(溶液中的糖)可快速从口腔中清除,而固态食物可能较久地粘附于牙齿表面,但长时间啜饮饮料也能致龋;薄而脆的饼干(熟淀粉)比单包装块糖或太妃糖黏性更大;饼干和麦片比饴糖和胶质软糖溶解得慢,与牙齿接触时间更长,对釉质损害可能更大。

糖及其他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频率对口腔酸性环境的影响很大。每吃下含碳水化合物食物一次,酸就会在牙齿上释放20-40分钟(平均30分钟)。进食频率越高,产酸机会就越多。在糖的致龋作用中,进食频率比进食量更有意义。

食物的营养成分也很关键。一般而言,淀粉(面包、饼干)到糖(来源于水果、牛奶、蜂蜜、糖蜜、淀粉糖品及精制糖)均可致龋。钙磷、蛋白质、纤维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保护牙釉质。

此外,将致龋性食物与止龋性食物搭配可降低致龋风险,如将干酪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搭配食用可降低后者的致龋性。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饮食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加强营养,而且有助于预防蛀牙。谈糖色变没必要,重要的是会选择、会搭配,然后做到尽可能控制吃糖的频率。

吃糖也是一门学问吧?欢迎关注我的小号,将有更多文章讲述有关牙齿健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