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师亚辉:遥感领域冲锋在前的“老枪”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作为遥感专业技术带头人,他带队攻克技术难关,参与多个重大项目产品研发,来看2021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师亚辉的故事。

撰文/记者 李晶 新媒体编辑/聂淑芳

“要攻关找‘老枪’”。这杆攻克技术难题的“老枪”,指的就是师亚辉。

师亚辉是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研究员,他一直致力于遥感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师亚辉成长为公司遥感专业技术带头人。

面临航天工程的迫切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性能要求高、新技术应用多、研究周期短、多任务并行的情况下,他带领年轻的研制团队,投入到高强度的研发之中,夜以继日、不懈奋斗,圆满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挂飞试验、力热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等试验验证工作,为相关航天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专业领域开拓了新的局面。

他深知一个人的作用再大也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让身边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工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关注技术队伍的培养和成长,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团队中创造了善学习、善思考、善总结、善交流的技术研发氛围。

作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作者,师亚辉是公司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而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他也成为了青年人身边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近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首次联合开展的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师亚辉被遴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 ☆ ☆

“枪总”在,就稳了

这些年来,师亚辉一直是团队中最瘦的一个。一米七的身高,体重只有不到100斤。不拘小节的他,脸上时常挂着胡渣,显得有些沧桑。

“我就是比较喜欢探索,遇到问题比较兴奋,干活比较专注的一种人”。师亚辉微笑着说完,嘴角上扬,舒展开脸上的胡渣。他的笑容腼腆,眼神不由自主地望向一边,往往用简单的笑容为回答画上句号。

话不多的师亚辉,在团队中却担任着绝对的“狠角色”,公司上下都称他是“老枪”“枪总”。

谁起的绰号已经不得而知,但同事们却都熟悉那件关于“老枪”的往事。在公司第一个高分辨成像雷达项目挂飞期间,团队已经鏖战了几个通宵,仍有个问题需要完善。在所有人都已身心疲惫的时候,师亚辉却像打了强心针一样依然坚持工作。大家调侃他遇见问题就兴奋,活像一杆活力十足的冲锋枪,再加上连续熬夜写在面容上的沧桑,“老枪”的绰号便由此叫开。

在大家的心里,“老枪”不仅善于思考、善于攻关,而且不横扫一切技术障碍决不罢休。

一年夏天,正值国家某重点项目的关键时期,为确保项目进度不延误,“老枪”将一张行军床支在办公室里,办公桌上放一袋子充饥的方便食品,吃住都在办公室。此后几天,他专注地坐在电脑前,用习以为常的方式默默奋战,连衣服都没有换过。当夏天的盛气凌人散去,项目攻关终于顺利地完成了。

每当项目完成,紧绷的神经终于到了可以放松的时候,师亚辉坦言自己最想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睡上一个觉,“记得最长的一次,睡了20多个小时”。

跟“枪总”一起工作,还培养了大家“战备”零食的新习惯。“我们都得给‘枪总’投食”,一句话引得同事们阵阵笑声。

“有时候,‘枪总’钻研问题又进入忘我的状态,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吃饭都想不起来。问题解决后,第一时间就会出来找吃的,这些零食也是给他准备的”。特别是和他座位离得近的同事,抽屉里一定能随时找到面包、饼干。

微波技术研究室的刘斌2017年进公司,现在师亚辉的团队。每次看见“枪总”,他脑海里想到的就是“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不管是竞标还是交付,只要项目总师负责人是“枪总”,在他心里就能肯定:这个项目稳了。

☆ ☆ ☆

跟自己较劲的“老枪”

“老枪”大学毕业后曾留校当过两年老师。化学课上,他拿着滴管将一滴水分16次慢慢滴下,但这种动手制作的事情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总有“被迫”的感觉。

“我比较爱动脑思考,不太爱动手制作。”师亚辉坦言。他后来跨专业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后又选择加入了航天的队伍。

“第一次接触项目,压力是比较大的。团队会反复强调项目的重要性,同时要满足各方的需求,”师亚辉坦诚地说,“慢慢地,对产品的参数、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作业记录等都搞清楚了,各环节心里有数,即使不带资料也能应对所有问题了。”

师亚辉总结到,“惧怕一件事物,是因为对它不够熟悉”。

团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技术、计划、进度管理等方面,很多因素需要耦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巧合”的是,师亚辉热衷于沉心思考,探索事物间的内在关联,“如果没人打扰,我可以在一个地方待上一天,不带动的。”

正是这种全身心沉浸在科研工作之中,令师亚辉混淆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女儿曾在信中提到那些没有爸爸陪伴的日子,懂事的她写到,“您因为工作太多,晚上回不了家,我和妈妈都很想您。妈妈说,您努力工作是为国家争光,那时候,我觉得您真是一位很伟大的爸爸”。

女儿的话,让坚忍的“老枪”红了眼眶。

☆ ☆ ☆

为强国事业作贡献

团队所研发的产品能够应用于强国事业,是师亚辉的梦想。他常说,“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按照任务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实每项工作,甚至是每一行代码”。

从一名工程师成长为一名副总工程师,“老枪”成为了“枪总”,工作的内容和角色都发生着变化。对于项目攻关的压力,他习惯了一身挑起,遇到再大的难题,总是身先士卒,主动对未知领域和难题发起挑战,通过自学理清思路。

“在‘枪总’的团队中,任何工作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指令,他会给团队指明方向、给出对策。”与师亚辉同年进公司的张雪冰也在“枪总”的团队中。他直言,“枪总”真正掌握了系统工程工作方法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复杂的关键问题。

一次,项目团队遇到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老枪”作为项目负责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深知稳定军心的重要性,于是淡定地鼓励大家:“你们看河里游的那些鸭子心里也会焦虑,两只脚在水下拼命地划,但我们看到浮在河面上的它们却悠然自得气定神闲。”即便心里再急,他首先想到的仍然是鼓励大家一起寻求突破。

“老枪”习惯了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理清思路。根据团队成员的技术特点分组清理故障,查找原因,圈出重点各个击破。

项目攻关期间,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大的、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和的“枪总”也曾拍过桌子。

“我们也有争吵,有面红耳赤的时候,”回想起项目攻关的情景,天线室主任史永康直言,“但大家心里明白,‘枪总’是很单纯的人,对事不对人。我们团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很多问题也正是在大家的讨论中推进起来的。”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当天的阅兵仪式上,当团队参与研制的配套产品出现在电视画面中,守在电视机前的师亚辉和同事们激动不已,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所有人都觉得“老枪”带着他们拼命的那段日子“值了”!

在史永康的心里,“枪总”是所遇到的最聪明、最勤奋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把课题组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与师亚辉并肩奋斗时间最长的张雪冰认真地说,“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作为中坚一代,在我们身上也体现着表率带头的作用,‘枪总’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