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肥药减施打造绿色生产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
推行蔬菜肥药减施控害,探索产出产品安全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之路
收藏

       在2015年3月17日,农业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这是围“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各个地区在2015年以来通过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各种配方肥、农作物桔秆还田、种植紫云英还田,推广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操作,在实现肥药施减使用行动中取得积极卓越成效。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化肥与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材料工具,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农药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很多问题如: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尤其对土壤环境、地表水的污染已不容忽视。只有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才能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环保化。

1、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

       施用化肥时存在误区一是长期偏施氮、磷肥,忽视施用有机肥及微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结构性失调以及有机质含量下降。二是化肥全部基施现象较为普遍,忽视作物需肥规律及肥料效应的发挥。长期过量、不均衡施用化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生产安全,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三是农药施药量不随降雨与作物长势等情况调整,造成药害现象严重。

       农民的科技水平不高,通常会重视产量生产,忽视质量建设,过分依赖于农药、化肥,大量有机肥遭到废弃。大部分农民在农药、化肥购买上普遍存在盲目性,农民最信任亲戚或朋友的推荐,在品牌、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缺乏考察,产品质量和利用率得不到保障。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活性下降,其分解、转化、吸附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也下降,引发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导致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减量措施

       结构调整化肥减量,提升地力减量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扩种大豆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植物特色种植,达到减肥增效。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轮作倒茬、深松整地等系列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精准施肥减量,免费为农民取土、测土与开方,优化施肥结构;机械侧深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强化监测预警,提升绿色防控水平,充分利用植保工程等项目,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完善自动监测设备,发挥监测网络作用,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时期开展防治,减少盲目用药,减少农民的损失及国家的损失。因地制宜地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提升绿色防控效果,也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增加高效植保机械使用,提高农药利用率增加先进、高效、实用植保机械数量,扩大作业面积,逐步淘汰雾化效果差、防治效果差、作业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的药械,重点解决药械“跑、冒、滴、漏”问题以及高杆作物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控作业难的问题。

       推广科学施药技术,实现精准用药针对主要作物和重点防治对象,筛选推广一批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针对用药量大、容易超量使用的除草剂,开展专项治理。注意农民安全用药、对症选药、适期防治、合理混配、按规配药等,适时更换药剂品种,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增加,保持农药防效,减少农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