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种病是否能治愈?有哪些表现就应该引起重视呢?
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平均每4个成年人就1个患有高血压。通常情况下,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心衰、肾衰、主动脉夹层等等疾病,往往也和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有关。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三亿人。其中,早期高血压可能并无症状,让人误以为影响并不大。但久而久之,高血压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脑、肾脏等将造成严重影响。
血压知晓很重要,定期测量是关键! 在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达35.3%,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是高血压群体。高血压会引起身体的不适、造成危害,还会因为血压升高显著增加罹患心脏、大脑、肾脏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 而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许多高血压人群并不知晓自己血压过高的状态!本市高血压知晓率仅为52.8%,意味着约有一半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患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很多人不定期测量血压,二是患有高血压的人可能症状并不明显。然而,没有症状表现并不意味着您的血压就一定正常!所以,定期测量血压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血压水平“心中有数”。 血压,这个指标有什么含义? 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是在不停地流动的。血压,就是对血液流经动脉时产生的压力的度量。心脏的泵血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当心脏收缩时,大量的血液被泵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产生的压力就是收缩压,俗称“高压”。 当心脏舒张时,受到高压力而膨胀的大动脉弹性回缩,使血液仍能继续向前流动,但压力下降,此时的血压就是舒张压,俗称“低压”。 血压的高低与心脏泵血的血量和血液流过动脉的难易程度有关。当血管变得狭窄或硬化,又或者心脏泵血量增加,这时血压就会升高。当血压升高到一个不健康的水平时,也就是140/90mmHg,我们就将其定义为高血压了。 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能每年测量1次血压,可以抓住任何参加体检或去医疗机构的机会进行测量。35岁及以上人群应该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对于已有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家族史、长期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或血压已升高但尚未到诊断标准的人群,应经常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则应根据自身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血压监测。 在家也可以测量血压吗? 有条件时,可以在家自测血压。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方法简便易掌握。 血压测量前不能剧烈运动,最好能休息5分钟。测量前30分钟不要吸烟、饮酒、喝咖啡或茶。必要时需排空膀胱。 测量时身体放松靠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脚放松平放在地上。裸露手臂包裹袖带。袖带的位置和松紧需要注意。袖带要和心脏保持同一高度,下缘距离肘线2~3厘米,松紧要保持在能插进1~2根手指。按下开始按钮,血压计会自动充气、放气,就可以读取数据了。 得了高血压,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控制吗? 您也许会问,医生是告诉我有血压高,但我没有症状,也要控制吗?要控制,而且,非常重要! 不加控制的高血压可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可能会对心脏带来严重损害;造成动脉硬化,使流向心脏的血液和氧气减少;导致向大脑供血和供氧的动脉破裂或阻塞,引发脑卒中;还可导致肾脏损伤。而目前,仅有约五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血压控制是有目标的。正常的血压水平应低于120/80mmHg,健康的成年人应努力将血压维持在健康范围。而对于高血压患者,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mmHg,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降至小于130/80mmHg。 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到 No.1 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持之以恒地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盐、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戒酒; No.2 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降压药,不随意换药、减药、停药; No.3 定期监测血压水平; No.4 减轻压力,控制情绪。 在知晓血压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控制手段, 积极维持血压水平的平稳, 才能有效对抗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维护健康人生。
高血压发生以后,患者的治疗工作一定要到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有正确的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患者才能有效降压,减少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继而让患者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北京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