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
推行蔬菜肥药减施控害,探索产出产品安全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之路
收藏

       寿光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国务院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是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寿光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寿光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1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寿光市蔬菜年产值110亿元,是全国设施蔬菜最集中产区,年深加工鲜果蔬约10万多吨,年产果蔬脆、冻干果蔬5000多吨,年加工冷冻果蔬约3万吨,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近1万元。为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对全市农户蔬菜种植信息进行集中采集监控,实现对蔬菜生产的宏观调控和精准管理。

1.2 重视科技创新,着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近年来,寿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加大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栽培、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沼气综合利用、臭氧抑菌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全力推进寿光农业科技化发展进程。

1.3 加强蔬菜品牌化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寿光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不断扩大“寿光蔬菜”品牌影响力。一是健全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引导、三是强化营销推介。

2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土地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土地流转价格屡攀新高,新增无承包地人口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致使农村土地矛盾越来越尖锐。同时,随着蔬菜大棚和节能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在施肥管理上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缺乏二是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和板结三是蔬菜连作和重茬种植导致土壤病虫害较重

2.2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亟待改善

      目前,寿光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部分80、90后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难以承受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现实,大多在城镇从事二、三产行业,不愿扎根农村搞种植,农村劳动力知识陈旧、老龄化问题愈显突出。“谁来种地”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生代蔬菜工匠亟需培养,缺少有效的技术培训。

2.3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寿光设施蔬菜种植水平已经较高,但高端农业,新品种育繁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推广应用,蔬菜直供直销,特别是蔬菜电商销售新模式等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减轻蔬菜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益?”“农业现代化道路怎样走?”已成当务之急。寿光蔬菜生产多年来创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但没有形成可复制性强的全链条集成技术。

2.4  品牌效益作用发挥不足

      经过多年发展,寿光农业虽然越来越注重品牌的打造,但总体而言,“寿光蔬菜”虽然在全国闻名,但盛名之下引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寿光市在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管理以及单品培育上力度依然不够。

3 寿光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设想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四化”体系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蔬菜种业、品牌农业和农业“新六产”,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丰富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实施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同时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作物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减轻农业自身污染,加大政策扶持,更好地推动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寿光打造成全国设施蔬菜绿色发展示范区。